当前位置: 首 页  >  健康资讯  >  诊断治疗  > 

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以拔牙吗?

肿瘤患者口腔出现不适时去医院查看,要进行拔牙或是任何处理,最好先和自己的主治大夫商量一下,以防意外发生。

今天给大家总结一下哪些肿瘤患者可以拔牙以及患者拔牙的注意事项,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01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

常用抗凝血药分3类:肝素类、口服抗凝血药和抗凝血酶类,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为出血。

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拔牙易造成多种不良情况发生。常见的包括,操作过程中因患者凝血功能受抑制引发出血及血肿、行神经阻滞麻醉时深部组织的出血且止血困难、连续应用肝素3-6个月可引起骨疏松及操作不当易造成颌骨骨折等。

所以长期使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在拔牙前一定要注意风险评估并做好预防。

02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分3代,代表药物分别为依替膦酸钠、帕米膦酸钠和唑来膦酸。

与长期使用抗凝血药一样,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在拔牙时也存在很多风险,包括下颌骨坏死(不同给药途径发生风险不同,静脉注射患者拔牙后下颌骨坏死发生风险最高)以及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易发生牙槽骨骨折甚至颌骨骨折等。针对上述提到可能发生的风险,患者应确保拔牙前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及用药情况。

03放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医生在放疗前常建议患者(主要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先去口腔科进行一个全面的牙齿检查,如果发现龋齿、金属假牙等,会尽量要求其拔掉。这样做是因为金属假牙等会反射放射线,对人体组织产生二次照射,而放疗剂量大、头颈部空间又小,所以放射线不可避免会照射到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从而引起黏膜炎、口腔干燥、味觉丧失、张口困难、龋齿、软组织坏死、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所以临床常采用放疗前预防性拔牙的方法,在放疗前把口腔问题都解决掉,从而减少发生相关问题的风险。

如果放疗后拔牙,因照射后患者颌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轻者易感染,重者则可发生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另外,放疗后骨髓抑制等副反应也容易造成患者出血及术后感染,此时拔牙会诱发颌骨骨髓炎。

一般放疗后2~5年内拔牙风险较高,4~5年达到高峰,因此建议放疗患者的拔牙时间应尽可能推延,尽量在放疗后3-5年内不要拔牙,如需拔牙也应提前尽数告知牙科医生自己曾经接受过的放疗,并且建议患者在接受放疗前三周完成拔牙手术,保证拔牙创口有时间愈合。

04化疗期间

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最好不要拔牙。

因为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与最严重的副反应,可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低下、血红蛋白减少、粒细胞减少,此时机体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拔牙是存在非常高的出血与感染风险的。如果化疗期间牙疼明显实在是难以忍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先检查血液常规确定没有骨髓抑制,再综合考虑是否可以拔牙。

但除非特殊情况,最好还是等到化疗结束,复查血液等恢复正常后,再考虑拔牙比较好。一般要在化疗结束后、停药多久才能拔牙尚无明确统一的指标。具体情况需临床医师依据患者身体状况及术区CT片,综合观察各项血象指标并参考肿瘤科医师意见,充分评估后才能决定。

05靶向治疗期间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靶向治疗期间同样可能会有骨髓抑制,比如白细胞低、血小板低的情况,此时拔牙可能会面临出血、感染的风险。

因此,建议在治疗前先去口腔科处理完毕,或选择康复期请口腔科医生评估后再做治疗。总的来说,拔牙一般不会增加复发转移的风险。至于是否要做口腔的有创操作,需要口腔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评估判断。
本文作者: 胡永仙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转载请注明: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以拔牙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肿瘤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肿瘤体检
营养推荐
最新文章

标签云

首 页 首 页
首 页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客 服 客 服
客服
药 物 药 物
好 药
资 讯 资 讯
资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