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作为生命之源,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有水喝。
但是,你知道吗?人体对水缺乏的表现是极其敏感的,即使只有1%的水不足也会出现症状!
缺水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果脱水状态持续较长时间,会使心血管、呼吸和体温调节等系统受损。
不论是否自愿脱水,还是身体的内在环境因素,都会共同导致严重的水不足,从而使机体深部温度升高,皮肤血液流动和出汗延迟。损害体温调节功能,引起血循环渗透压增高,细胞内液的水流向组织间液导致细胞内脱水,血液黏度增加,从而使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
缺水时身体会发出哪些信号?
尿量少和颜色深
肾脏对体液平衡的调节非常敏感,血液渗透压和容量的轻度改变都会明显影响尿量。因此,尿量的减少也就会反映身体存在缺水或缺水的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肾脏还有排泄功能,排泄的某些代谢终产物是显色的,比如尿胆原呈黄色。由于通常人体的代谢是稳定的,这些代谢产物的产量和排泄量是固定的,因此,尿量大小直接决定尿的颜色。
当尿色呈深黄色时,说明尿量少,提示体内可能缺水。当然,尿色也受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另外,尿渗透压、尿比重也反应身体的水合状态。但是,这些指标需要专用仪器进行测量。
唾液量减少
唾液分泌量也一定程度上反应身体水合状态。唾液量显著减少,提示身体缺水。
当然,这时也会相应出现口渴、口干的不适感。唾液比重是身体水合状态的灵敏指标,但是,也需要专门仪器测量。
体重减低
水占体重的60~65%,当出现明显脱水,特别是高温环境大量出汗时,体重就会出现减轻。
而医学上正是以失水占体重的比例来定义脱水程度的:
轻度脱水:水丢失达1500毫升,相当于一个75公斤体重的2%。这时虽然会出现明显的口渴,但不会造成实质性健康影响。
中度脱水:水分丢失量会超过3000毫升。
重度脱水:当水丢失超过5000毫升,即体重7%以上,会显著影响身体机能。
精神状态和身体性能减弱,当出现明显缺水,特别是达到医学上的脱水标准,身体会出现系列感知和认知变化。研究发现,只要达到轻度脱水,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警觉性,联想学习、视觉感知和推理能力。当脱水加重,身体性能,比如运动性能和耐力等都会出现减退。
循环障碍
不同人对脱水造成的血液循环改变的感受和耐受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人,稍微缺水就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久坐站立时眼前发黑头晕,尤其是血压不稳定的老年人。
在更多的健康人,一般在达到中度脱水时,才会出现明显疲乏、倦怠,和头晕眼前发黑,甚至出现晕厥。相应的还会出现心率加快,心慌心悸等。当然,研究发现,即使是年轻小子,在高温环境下,脱水达到1.6%体重,立正姿势站立几分钟就可以诱发晕厥,昏倒。
皮肤状况差
脱水时,皮肤循环减少,皮肤水合状态下降,皮肤会出现弹性下降,甚至干瘪的情况。
体温调节障碍
脱水会影响体温调节能力。在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每丢失1%体重的水分,核心体温就会升高0.1℃~0.23℃。脱水超过体重的7~10%这个限值,体温调节机制就可能失效,体温就有可能像脱缰的野马迅速蹿升。
当体温超过40℃,就是发生了所谓热射病,不及时救治,很快就会死亡。
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量基本等于排出量,变化幅度在1%~2%以内。
美国医学研究院建议,成年女性每天水分的摄入量为2.58升,男性为3.54升,这包括水等饮料以及水果、蔬菜中的水分。
德国先前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水2升可消耗掉大约100卡路里热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人体处理大量的水需消耗许多能量,一旦饮水超过2.5升,就会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反而有害减肥。
本文作者: 盛勤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