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靶向药逐渐成为医药行业的大热门,给无数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化疗和放疗相比,吃靶向药在效果没有减弱的情况下,既不用那么遭罪,而且副作用小,部分靶向药进入医保后更是风头无二,使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靶向治疗。
在了解靶向药对哪些人有效前,首先需要了解靶向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正如字面意思,靶向药是针对特定靶点进行治疗的药物。
这个靶点可以是肿瘤组织、发炎部位、特定器官,靶向药直接作用于这些组织和器官却不影响正常的器官和细胞;靶点也可以是病变细胞上的身份标识,靶向药识别到后精准降落打击病变细胞;靶点甚至可以是癌细胞中的DNA基因突变片段,靶向药就是那把插入癌细胞的钥匙,在与DNA基因突变片段匹配吻合后成功打开癌细胞,往里面释放“毒液”,抑制癌细胞内蛋白质的活性,从而杀死癌细胞。
不像化疗那样“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靶向药的“精准打击”能使人体正常的细胞。
可这种治疗办法也不是万能的,除了患者极易产生耐药性外,靶向药也不对所有癌症患者有效。就算有效,患者在吃癌症靶向药时,还要注意这些:
1.靶向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用的
靶向药是针对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特异性靶点的药物,这些靶点一般只在肿瘤细胞上面有表达,而正常组织不表达或者低表达这些靶点。也就是说,靶向药是针对特殊的靶点,如果肿瘤中这些靶点没有高表达,那么就不可以使用靶向治疗药物。例如,用于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赫赛汀,如果HER-2基因没有扩增,那么就不可以使用赫赛汀,用赫赛汀是完全没有效果的,纯属于浪费钱。所以,在使用靶向药之前,需要做免疫组化或者基因检测,判断癌症病人是否可以使用。
2.不要盲吃靶向药
盲吃靶向药就是癌症病人不经过基因检测,没有弄清楚是否存在相关的基因突变情况下,盲目吃靶向药。说白了就是碰运气。但是这种碰运气风险很大。盲试靶向药需要吃1~2个月的时间才能看出有没有效果,如果没有效果,那么癌症病人在治疗上就浪费了1~2个月的时间,病情很有可能会加重。同时,靶向药有各种副作用,癌症病人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还需要承受各种副作用,对病情无异于雪上加霜。
3.别人吃什么药,也跟着吃什么药——这样很危险
一些癌症病人和家属看到别的病人吃某种抗癌药效果很好,不咨询医生,就直接买这种药吃,这种行为也是错误的。
癌症治疗非常讲究个性化,同样是非小细胞肺癌,有的病人是EGFR基因突变,适合吃易瑞沙、奥希替尼这类靶向药,而有的病人则是ALK基因突变,应该吃克唑替尼、阿来替尼这类靶向药。
不同的病人,适合的癌症治疗方法和药物时不一样的。千万不能看别人吃某个抗癌药效果好,也跟着吃。
4.靶向治疗药也会出现耐药
靶向治疗药物虽好,但是靶向治疗药也不是神药。肿瘤细胞非常的狡猾,使用一段时间后,肿瘤就会出现耐药而失去治疗效果。临床上大多数病例是在半年左右产生耐药性,部分病例甚至在2~3月就会产生耐药。
由于靶向药耐药期短,再加上药物毒副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靶向药公司只收取癌症病人半年的靶向药费用,然而却愿意无期限供给病人药物的原因。药物耐药后对于病情不仅无效还会产生毒副作用,自然没人愿意继续吃。
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皮肤反应
注意皮肤保湿,日常可涂抹润滑油滋润皮肤,以口罩、围巾保护面部皮肤,避免干燥。干性角膜结膜炎患者还应配戴眼镜遮光、遮风,夜间用眼膏保持角膜湿润,定期去医院检查。
1.轻度皮疹患者(丘疹样病损或红斑,通常出现于头面部)应避免强光照射,保持皮肤卫生。要避免搔抓皮肤,不使用碱性,皮肤干燥或瘙痒严重者可涂抹润肤露或维生素E软膏。
2.中度皮疹患者(丘疹样病损伴红斑,通常出现在头面部和上躯干部)应在轻度皮疹防治基础上,再以地塞米松涂抹患处。
3.重度皮疹患者(全身广泛严重的水泡或丘疹样病损)应在医生指导下暂时停用分子靶向药物,局部患处可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
腹泻
首先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果腹泻每天少于3次,可以口服蒙脱石散(思密达)止泻;而如果腹泻每天次数超过3次,口服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处理后腹泻控制。如果腹泻情况严重,应停药观察,补充液体及增加电解质摄入,并积极检查排除伪膜性肠炎发生的可能。
口腔溃疡
患者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情况,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能预防口腔溃疡,如发生口腔溃疡可以云南白药外敷创面,2-3天可痊愈。
肝功能异常
服用靶向药物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因此,患者服药前应先检查肝功能,服药期间每隔2-4周复查1次肝功能,如果发现转氨酶升高明显应该就医。
总之,患者在分子靶向治疗期间,注意持续积极的心理、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配合、提升治疗效果。而掌握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就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治疗。
本文作者: 吴列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