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PD-1/L1抑制剂在免疫治疗时代的拼杀,远比靶向治疗时代要激烈许多,“K药”帕博利珠单抗(中文商品名:可瑞达,英文商品名:Keytruda,英文通用名:Pembrolizumab)就上演了后来居上,超越“O药”的好戏,目前已获批18项不同的适应症,也是所有免疫治疗中最多,覆盖患者群体最广的药物。
帕博利珠单抗是什么?
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大分子单抗类药物,能够高选择性地结合癌细胞或免疫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PD-1,从而释放被PD-1抑制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起到强力抗癌的作用。
帕博利珠单抗是一种注射液,注射液的剂型为100毫克/4毫升。
帕博利珠单抗治什么?
帕博利珠单抗已在国内外获批的适应症包括:
(1)黑色素瘤,可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患者治疗,或单药用于手术完全切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
(2)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可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双药化疗一线治疗非鳞癌,联合紫杉醇+卡铂一线治疗鳞癌、单药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TPS≥1%)患者,或单药用于含铂化疗进展后PD-L1表达阳性(TPS≥1%)患者的二线治疗。
(3)小细胞肺癌,单药三线治疗。
(4)头颈鳞状细胞癌,可联合氟尿嘧啶+铂类化疗一线治疗,单药用于PD-L1阳性(CPS≥1%)患者一线治疗,或单药用于含铂化疗后进展患者的治疗。
(5)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单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成人患者,也可用于难治性儿童cHL,或复发性cHL儿童患者的三线治疗。
(6)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用于难治性PMBCL,或复发性PMBCL患者的三线治疗。
(7)尿路上皮癌,可单药用于不适合含铂化疗,PD-L1阳性(CPS≥10%)患者治疗,或含铂化疗后病情进展、含铂辅助/新辅助化疗12个月内病情进展的二线治疗,还可用于卡介苗治疗无效且高危,分期仍属原位癌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
(8)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实体瘤,患者癌种不限,需为原治疗进展后无疗效满意的新疗法(结直肠癌患者需接受过含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化疗的患者)。
(9)MSI-H/dMMR结直肠癌一线治疗。
(10)胃癌或胃食管连接癌,可单药用于PD-L1阳性(CPS≥1%)且接受过至少两轮系统性治疗(包括HER2靶向治疗)患者,病情进展后的三线治疗。
(11)食管鳞状细胞癌,单药用于一线化疗后病情进展的PD-L1阳性(CPS≥10%)患者二线治疗。
(12)宫颈癌,单药用于化疗后病情进展的PD-L1阳性(CPS≥1%)患者二线治疗。
(13)肝细胞癌,单药用于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后进展患者的二线治疗。
(14)默克尔细胞癌(MCC),用于复发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患者治疗。
(15)肾细胞癌(RCC),联合阿昔替尼(Axitinib)治疗。
(16)子宫内膜癌,联合仑伐替尼(Lenvatinib)用于非MSI-H/dMMR,且化疗后病情进展,不适合根治性手术或放疗患者的二线治疗。
(17)肿瘤突变负荷(TMB)高(≥10个突变/Mb)实体瘤患者,患者同样癌种不限,需为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且没有疗效满意的新疗法。
(18)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用于复发或转移性,且不适合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患者。
帕博利珠单抗在肝癌领域取得成功
中国人群研究数据指导国内肝癌人群用药,帕博利珠单抗助力国内患者延长生存
“中国的肝癌患者病因多为乙肝病毒感染,与日本和欧美的肝癌患者存在差异。其次,大多数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目前国内提倡基于中国人群的临床数据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KEYNOTE-394研究则是基于亚洲人群特别是中国人群的临床试验,最终结果KEYNOTE-240研究也纳入了一部分亚洲患者,因此这项荟萃分析针对中国肝癌患者存在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KEYNOTE-394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作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单药用于晚期肝癌达到III期研究OS、PFS、ORR三大研究终点均为阳性的PD-1抑制剂,第一次强有力地证明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既往索拉非尼或奥沙利铂化疗经治的晚期肝细胞癌疗效具有疗效优势。KEYNOTE-394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组2年OS率达到了34.3%,相比安慰剂组24.9%提升显著,让我们看到了晚期肝癌长期生存的希望。
虽然此次荟萃分析进一步夯实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晚期肝癌有效的证据,但对于目前的临床应用而言,免疫单药还存在其局限性,联合依然是带来更大临床获益的主流方案。对于免疫单药,要选择合适的人群。
除了一线治疗进展的患者以外,部分不耐受靶向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安全性相对较为可控,对肝功能损害较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
本文作者: 吴列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