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面对生,我们高兴、喜悦,抱着欢迎的态度。但是在面对死时,很多人却选择逃避,甚至惊慌、恐惧。
死,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也许当你见过癌症终末期病人面临死亡的状态时,就不会再那么忌讳死亡了。
终末期的癌症患者最后会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或者即将心跳呼吸停止。这个时候,医院的医生会和患者家属谈到一个问题,就是下一步治疗如何进行。患者家属需要对后续的治疗做出选择,告知医生并签字授权,通常分成3种:
1.不进行积极的抢救,无论是药物抢救还是有创抢救。这是国外很多患者的选择,因为无论是药物抢救或者有创抢救,都只是强行延续患者的生命极短的时间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痛苦。这其实是生命到了尽头,无法逆转,是患者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继续感觉到痛苦。
2.药物抢救。简单地说,使用各种抢救药品比如肾上腺素、尼可刹米等兴奋呼吸和循环,让患者多支撑一小段时间。
3.有创抢救。指的是用所有的设备来抢救患者,但可能带来一定的创伤,包括气管插管、呼吸机、电除颤、心外按压甚至ECMO治疗,并且后续要一直呆在ICU病房(也就是重症监护病房)。这种方式可能延长患者生命,有可能数天,有时甚至数周或者数月,但生活质量非常差,只能呆在暗无天日的ICU病房中苟延残喘。这种活着我不认为有任何意义,只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有时甚至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ICU的花费负担之重,甚至会贵的让人咋舌,每日上万元的花费都非常正常,有时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本身经济条件不佳的患者家庭,更需要慎重考虑。
4.问题在于,花费巨大并强行延长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痛苦,真的有意义么?这不是溺水或者农药中毒之类的患者,积极抢救可以显著好转甚至痊愈。终末期癌症患者只会慢慢继续恶化,直到死亡。所以我个人的意见:对于终末期的肿瘤患者,不建议进行积极得有创抢救和转入ICU病房,最多是药物抢救。
数据调查显示,接受姑息疗法的癌症晚期患者,和不接受治疗的患者比起来,生存质量会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癌痛的控制较好。而且,患者的生存期也要比不接受治疗的患者明显延长,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癌症晚期同样可以接受治疗!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癌症已经进入了终末期之后,患者的身体被过度消耗,并发症随时可能会出现。
除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是癌症家庭需要面对、思考的,它就是:钱!
根据粗略的数据统计表明,在我国每一个癌症患者每年大约需要近6万元的治疗费用。而60%的人,都将一生积攒的超过60%以上的积蓄,花费在了生命最后的28天。
按照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我国每年花在癌症治疗上的费用,就达到了千亿元!
但这还仅仅只是医疗上的花费,住宿费、交通费用、家属的餐费等,都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经济状况本就一般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是连几个疗程都无法坚持下来!
总之,癌症晚期家庭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在有必要、患者还有生存希望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治疗虽然没有完全治愈的把握,但是仍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
不过,有时家属也需面对和接受现实,无谓的花费、挣扎和过度医疗,也不过是平添痛苦而已。
最后还要留给大家一个问题:痛苦折磨自己、连累家人、明知道死亡已经是注定的结局,到底苦苦挣扎和死亡,哪一个才是真的解脱呢?
本文作者: 孙馨 浙江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