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健康资讯  >  诊断治疗  > 

盲试靶向药是什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恶性肿瘤的诊疗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使用“与时俱进”这个词汇来形容也是再适合不过了。近几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治疗的效果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了明显的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可防可控,使得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大为改善,恶性肿瘤疾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慢性病来处理。

盲试是指肿瘤患者在不进行基因检测,或检测后没有合适靶点时,服用靶向药的情况。在肺癌患者的群体中一直都备受热议。

但“盲试”药物真的可取吗?

靶向药可以“盲试”吗?

靶向药针对肿瘤细胞某些突变的基因,对这个突变的基因进行“识别”并“破坏”,才会起到效果。因此,只有带这些特定的突变基因的肿瘤细胞才能被杀死。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种靶向药物一般只针对一种常见的突变基因,但并非所有肺癌患者都有基因突变,如非小细胞肺癌而言,大约50%左右的患者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大约5%左右会发生ALK融合/重排,大约3%发生ROS1融合突变。不同肿瘤、不同患者突变的基因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肿瘤靶向药物种类繁多,但却不是所有患者都可以用的原因。正因为如此,在选择肺癌靶向药物治疗前首先要进行基因检测,否则有可能无效。

在中国,药物说明书上有明确指出药物的作用靶点。例如:泰瑞沙的说明书中明确标明:“在选择使用本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经检测存在EGFRT790M突变类型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选择盲吃靶向药的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基因检测,而选择直接服用靶向药物的人群;另一类是做过基因检测,但检测结果为阴性(野生型,无敏感突变),依然选择靶向药治疗的人群。

为什么有些患者盲试靶向药会有效?

虽然靶向药不可乱用,但也有不少患者盲试有效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些人虽然没有做基因检测,但有部分患者本身就是敏感基因突变人群,选择的靶向药刚好是针对他突变基因的药物,所以吃靶向药是有效的,属于“对症下药”,但这种情况就有一些“赌”的意味在。

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检测方式都无法保证100%的准确,可能会出现基因检测假阴性(野生型,无敏感突变),导致部分患者“盲吃”有效。

在靶向药的使用过程中,会有各种副作用的发生,结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增加靶向药物的疗效,而且对于靶向药物的副反应也相应的减少,帮助临床医生给予病人更加合适的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大程度延缓耐药,延长其生存期。

即使没有合适的靶点,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其它方式治疗,如化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等,而事实证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是较好的。虽然一些患者盲试靶向药“杀出重围”,但我们同样要考虑到风险与收益是否对等,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只有辨证而理性的看待并使用,才能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取得更大的疗效。
本文作者: 施海斌 德清县人民医院

转载请注明:盲试靶向药是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肿瘤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肿瘤体检
营养推荐
最新文章

标签云

首 页 首 页
首 页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客 服 客 服
客服
药 物 药 物
好 药
资 讯 资 讯
资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