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健康资讯  >  诊断治疗  > 

癌症幸存者应该如何保持怎么样的生活态度?

癌症毕竟是一种相当难缠的疾病,即使内心很坚强的人,得知自己患癌,也难免会出现心理的波动,有研究显示,确诊患癌后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的患者占到了整体的60-70%.

这些负面情绪,显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患者要设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癌症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癌症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已从过去的30%提高到64%。美国2005年报道,癌症生存者已至少占美国人口的3.5%,而且癌症生存者人数还在随着抗癌治疗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增长。据卫生部报道,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80-200万。据此推算,每年我国的癌症生存者将新增约90~120万人。因此,我国的癌症生存者是庞大的群体。康复后癌症生存者,虽然完全可能恢复正常的社会工作,包括正常就业。但是,由于癌症及治疗的影响和复发的风险,人们对癌症患者的偏见、或过度同情和过度“关照”,让癌症生存者提前半退休、退休或下岗,让他们无法回到社会大家庭,甚至促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的弱势人群。如何为快速增长的癌症生存者人群提供帮助,既是医疗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让癌症生存者的健康生活,需要得到大家的关注。

癌症生存者:曾经患癌,正常生活

当得知自己确诊为癌症患者,并得知癌症将意味改变自己的一生,得知自己从健康人变成不健康人,其打击是无法估量的巨大。癌症生存者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们挺过了癌症的打击。然而,癌症治疗后的心身康复对他们是另一种挑战。癌症患者治疗后,可能走向两种倾向,一种倾向就是象李先生那样的成天担惊受怕活着,自我怜悯,失去信心,自己封闭,无法正常与家人及他人交往。他们不仅自己无法摆脱癌症阴影的折磨,同时也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无形压力和压抑,并且也因此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变得一团糟。另一种倾向就是象张女士,癌症的折磨使他们更加尊重生命、更加珍惜和感激朋友社会的帮助,更加积极生活,心身的全面康复使他们重返家庭回归社会。对于成功完成抗癌治疗后的癌症生存者,建议他们勇敢对自己或他人讲:曾经患过癌症,现在是已治愈的癌症生存者。自我摘掉癌症的帽子,尽可能努力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才能让癌症生存者获得心身康复。

医务人员:制定长期健康计划

癌症生存者并非完全等同于普通健康人,他们在癌症治疗后还将长期面临抗癌治疗后的心身康复、抗癌治疗远期并发症、癌症复发转移、第二原发恶性肿瘤风险、生活量、重返家庭与社会等系列问题。在抗癌治疗期间,医务人员不仅要想方设法根治癌症,而且要制定长期的健康计划,包括避免并发症、保留性功能及生育能力、减少第二原发癌症风险、内分泌功能及骨骼健康、心身康复、随访复诊计划等。在漫长的抗癌治疗期间,为他们提供长期健康计划的知识宣传教育。

家庭社会: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癌症生存者的心身康复是长期的目标,需要不断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不少人都认为,家人和朋友对癌症患者及癌症生存者支持的具体体现,就是让他们吃好、休息好,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支持癌症生存者的最好方法,是鼓励他们恢复正常生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主席Horning教授既是肿瘤治疗专家,也是乳腺癌生存者。10年前治疗期的一天,Horning教授与一位医学生一起在门诊长时间工作后,返回病房找到自己的病历牌,并开始静脉滴注化疗药。那位医学生进病房见状后十分震惊,完全无法相信Horming是一位病人。因为,从Horning教授的工作时间和精力,都丝毫看不出Horning教授是一位病人,其实那时Horning教授因化疗脱发而戴着假发。象Horning教授那样,量力而行的恢复正常家庭生活和社会工作,是积极主动帮助癌症生存者心身康复的有效方法。为癌症生存者设定生活工作的近期和长期目标,让他们真正重返家庭,让他们回到社会大家庭,让他们感到生存的价值。

不管如何,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攻克癌症,而且要帮助癌症生存者尽可能地活得更长更好。全方位关注癌症生存者的心身健康问题,需要整合肿瘤学术界和社会的力量,探讨完善的癌症生存者健康计划,并将其计划深入到每一位癌症生存者的家庭。
本文作者: 朱旭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转载请注明:癌症幸存者应该如何保持怎么样的生活态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肿瘤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肿瘤体检
营养推荐
最新文章

标签云

首 页 首 页
首 页
问 答 问 答
问 答
客 服 客 服
客服
药 物 药 物
好 药
资 讯 资 讯
资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