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数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甲状腺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因其周围存在大量的血管和神经,因此甲状腺癌的手术需要十分精细和准确,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友们,一定十分关心甲状腺癌手术都有哪些风险?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解答。
1.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是甲状腺癌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一般发生于甲状腺癌术后48小时内,主要原因包括:出血及血肿压迫气管以及肿瘤切除术后气管塌陷。
如果术中止血不完善,手术伤口极易出血形成血肿压迫周围的气管,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引起患者窒息而死。
此外,气管壁长期受到肿大的癌组织压迫,手术切除癌组织体积较大时,气管壁很容易因失去支撑而塌陷,同样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和窒息。
因此在甲状腺癌术后的48小时内,家属也需要协助医务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应该及时告知医生,医生通常会立即清除血肿,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
2.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损伤
甲状腺癌手术过程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概率为0.3%-15.4%,是甲状腺癌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为甲状腺毗邻喉返神经,手术操作极易损伤喉返神经,这种情况并不能完全避免。
当出现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时,术后会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时,术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危及生命,应该紧急行气管切开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
当喉上神经发生损伤时,患者术后会出现声音的改变。术中需要手术医生细致分离血管和神经,可减少喉上神经损伤的概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广泛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可帮助术中定位喉返神经,不仅可以提示手术医生避免损伤喉返神经,还可以帮助定位已经损伤的神经位置以便进行神经修复,可谓是一举两得。
对于较易发生神经损伤的患者,使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大大减少神经损伤的概率。
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甲状旁腺功能永久性减退的发生率约2%-15%,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的背面,主要功能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调节人体的钙磷代谢平衡,全甲状腺切除时较易损伤。
主要的表现为术后低钙血症,患者会感觉到手足发麻以及搐搦。对于暂时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给予钙剂缓解症状,等待甲状旁腺功能的自行恢复。
如果患者出现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需要终生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类药物,避免低钙血症的发生。由于甲状旁腺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为此手术医生通常在术中会检查甲状旁腺是否有损伤,并尽可能保留甲状旁腺的功能。
4. 手术切口感染
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约1%-2%。虽然甲状腺切口较为清洁,发生感染的概率较小,但一些癌症、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由于身体状况较差,较易引起切口感染。
当怀疑切口感染时,应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抗生素治疗,及时切口换药,控制感染的进展。伤口感染轻者会延迟长愈合时间,感染较重者可引起颈部大血管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因此患者要重视切口卫生,术后及时查看伤口愈合的情况,若出现流脓等感染征象,不要犹豫,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
5.淋巴漏
甲状腺癌根治术不仅需要行甲状腺的切除,往往还需行颈部淋巴结的清扫。对于颈部淋巴结清扫后的病人,较易发生淋巴漏。
此类患者往往可以出现伤口引流量持续较多,每日可达500-1000ml,多呈乳白色不透明液,也称为乳糜漏。长时间淋巴漏可致患者血容量下降、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出现淋巴漏时,医生多会对患者采取禁食疗法并给予肠外营养(又称静脉营养,是从静脉内供给营养作为营养支持),同时保持伤口引流通畅。如果保守治疗1-2周无明显效果,医生多会建议手术治疗,一般通过手术治疗后,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甲状腺癌手术创伤虽小,但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患者应该选择专业的甲状腺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专业的医生可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以及术中精细操作,来降低甲状腺癌手术的并发症。患者及家属也应该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尽可能的降低手术风险。